8月25日至28日,马鞍山学院暑期实践营在北京外研社成功举行。来自学院的31名同学齐聚一堂,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沉浸式备赛集训与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与技能锤炼中提升自我、携手共进,共同收获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成长之旅!
金牌导师:四大模块 讲练一体
在2025“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大赛国际传播综合能力备赛讲座环节,复旦大学时丽娜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杨玲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田朝霞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彭萍教授分别围绕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考查的演讲、阅读、写作、翻译四大模块,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授课。
讲座结束后,时丽娜老师与杨玲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对一的定题演讲稿反馈,从选题思路、逻辑结构、语言表达到例证充实度等方面给予了细致改进建议。老师们耐心专业的指导,帮助同学们拓展思路,明确了讲稿的提升方向。
选手分享:备赛经历 实战技巧
在往届选手分享环节,外研社特邀2024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全国冠军范悦航、2024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全国金奖获得者李一鸣,以及2023演讲赛项全国金奖得主温智恺,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优秀前辈们倾情讲述了各自的备赛历程与实战技巧,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中,同学们汲取宝贵经验,受益匪浅。
除了备赛集训,同学们还参与了外研社实践主题讲座。外研社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倪阳洁、高等英语出版分社资深编辑张思思和国际人才发展中心运营经理赵嫣然分别从“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及职业规划”“英文编辑出版工作的挑战和乐趣”及“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新媒体策划运营”三大主题为同学们剖析求职就业中的关键问题,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游学实践:校园参观 语言学习
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在2024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全国亚军屈浩洋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与校园。通过实地走访,大家深切感受到语言在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科技创新中的深远意义,进一步坚定了语言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课后反馈
在四天充实而紧凑的实践营中,同学们通过专题学习、小组协作、讲稿反馈、前辈分享、实践讲座及校园参观等多环节,广泛汲取知识、锤炼综合能力,不仅提升了备赛技巧,还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院校创新学生实践模式、提高育人成效提供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在实践项目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项目让他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外研社的实践主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只知道进入公司前要经历简历初筛与面试等环节,却对细节一无所知:既不清楚简历该如何撰写才能突出优势,也不了解面试有哪些具体方式与流程,更摸不透面试官提问背后暗藏的考查逻辑。而这场讲座不仅填补了这些认知空白,更打破了我作为英专生“毕业只能做教师或翻译”的思维定势,让我简单了解了英文编辑这一全新岗位,为职业方向打开了新的思路。
——英231班 周晓豪
此次实践营是一个充实、难忘的体验。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和名师交流的机会,还领略了各位优秀选手的风采,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老师们干货满满的课程让我对比赛有了新的感悟,也给我接下来的备赛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优秀的学长们分享给我们的都是最真实有用的实战经验,内容详实,同时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英231 吴心甜
在外研社参加夏令营的这几天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从定题演讲、即兴演讲的技巧学习,到英语写作、翻译的专业指导,从与小伙伴们的合作交流再到与优秀选手交流,我在语言应用与备赛思路上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干货满满,收获满满。
——英231 程双
在这次实践营活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来自各个地区的同学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大家一起接受在学术界具有权威的老师的指导,学习到了演讲的技巧、即兴演讲的形式,此外老师们还从评委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了在演讲过程中应该规避的问题,让我明白演讲是一门艺术,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修养。在实践营的最后一天,活动还邀请到了往届优秀选手给我们做讲座,印象最深的就是李一鸣同学,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他根据自身经验教了我们很多上场前自我调节的方法,非常生动有趣。
——西221 张千一
愿大家以本次实践营为新的起点,勇敢迈向更广阔的舞台,解锁无限潜能,迎接更加精彩的人生旅程!